大亚湾最长河流见证千亿级产业园腾飞!2027年突破2000亿元
Author
大亚湾在线
生成
海报
大亚湾一号

大亚湾一号,本地优惠信息大搜罗!

关注
大亚湾最长河流见证千亿级产业园腾飞!2027年突破2000亿元
大亚湾在线 05-31

在大亚湾境内,坪山河熠熠生辉。它以35公里的壮丽身姿,成为全区最长河流;它不仅是自然的脉络,更是交通的要冲,全程贯穿龙海一路、龙海二路、龙海三路及石化大道等主干道之间,成为连接各方的纽带;它更是大亚湾新兴产业园的生命线,见证着这个千亿级产业园的腾飞与活力。


漫步于坪山河畔,你可以沉醉于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感受那份传统与原生态的魅力;同时,也可以目睹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体验那份现代与繁华的活力。坪山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部流动的史诗,诉说着大亚湾的变迁与发展。


29.png坪山河两岸高楼林立。


河流名片


坪山河

坪山河发源于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的梅沙尖,经深圳市坪山区大山陂水库下泄,流经深圳坪山、大亚湾西区街道,于深汕高速公路附近汇入淡水河。其中大亚湾境内河段属于西区街道,处于坪山河下游地区。



流经新畲村、老畲村、樟浦村和新寮村

从地图上看,坪山河从南往北,在大亚湾西区街道流经的村庄主要有新畲村、老畲村、樟浦村和新寮村,这些村里散落着多个不可移动文物点。


坪山河进入新畲村后,河畔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态,两岸杂草丛生,岸边是一大片等待开发的土地。在新畲村,有新畲余氏祖居、新畲余氏祖祠、新畲望楼、新畲渡槽、新畲德麟桥等5处不可移动文物点。


新畲德麟桥是坪山河上的一座古桥。据记载,该桥建于1913年,由华侨余德麟出资兴建,故名“德麟桥”。桥长45米、宽1.76米,距离河面高度4.6米。桥身为钢梁钢板材质,上铺水泥三合土,由水坝上的8对钢筋水泥建成的“八”形桥墩承托。德麟桥是大亚湾唯一一座兼具水利设施功能的铁桥,也是唯一一座由华侨出资兴建的桥梁,为研究民国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当地归侨的生活史提供了较好的实物史料。记者看到,宽阔的水面上,德麟桥桥面保存完好,但“八”形桥墩只剩下4对完好。为安全起见,桥的两头已被封住,防止有人上桥。


在德麟桥桥头,是另外一个不可移动文物点——新畲渡槽。在杂草丛中,记者发现了一段残存的渡槽。渡槽是新畲村的农业灌溉设施。据史料记载,新畲渡槽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全长80米,槽宽0.8米,高3米,离地面高度4米,由10个方柱体石质桥墩支撑。渡槽西北端接抽水管,由两台水轮泵从坪山河抽水至渡槽,河水经过渡槽灌溉周围农田。


樟浦村望楼见证村民海外创业艰辛


新畲村和老畲村分别位于坪山河东西两岸。老畲村万生村民小组有一处名为“百谐新居”的围屋,是不可移动文物点。据史料记载,这座围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马来西亚归侨叶炳钦出资兴建,门额上书写“百谐新居”四个字。如今的“百谐新居”焕然一新,外墙粉刷一新并书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坪山河从南往北直上,继续流经樟浦村。樟浦村是传统的单一姓氏严姓村落。400多年来,樟浦严氏族人秉承先人奉公好义、团结自强、重视教育的家风传统,励精图治,不断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樟浦村不少人远渡到香港或海外创业求生。有的人发达后,回村建起了气派的“望楼”。如今村里保存较好的有大元背严氏望楼、禾塘望楼,数年前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禾塘望楼位于樟浦村禾塘村民小组,由一座望楼及一栋民居组成,始建于1931年,由当地村民南洋归侨严集怀兴建;大元背严氏望楼位于大元背村民小组,于1930年由当地村民严加德从南洋经商归来所建。


这些糅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望楼,为研究民国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也见证着当年村民在海外创业的艰辛。


坪山河新寮村段高楼林立

坪山河在西区流经的最后一个村庄是新寮村。坪山河在这里已远离乡村,融入现代都市,河流两岸高楼厂房林立。近年来,得益于坪山河两侧滨河路市政工程的实施,此段坪山河两岸经过整治后焕然一新:河边不仅修建了滨河路,还进行了绿化美化,风景宜人。


据村里老干部黄仁区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坪山河新寮村段没有大桥,村民到对岸耕田种地,要么趟水而过,要么使用竹筏,过河十分危险。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过坪山河的石化大道、龙海一路、龙海二路、龙海三路等几条东西走向的主要干道先后修通,新寮村交通四通八达。


近年来,毗邻深圳的新寮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坚持“以工带商、工商联动”发展战略,持续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600万元。


随着村民的物质生活富裕起来,新寮村党总支部寻思着要让村民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10年前,黄仁区开始梳理村史、修缮族谱。村里的黄氏宗祠和三圣宫是新寮村迁徙、繁衍、发展的见证者。据悉,黄姓是新寮村大姓。清乾隆年间,先祖石潭公的4个儿子从惠阳永湖矮岭村移居至新寮村,至今已有280多年。道光元年(1821年),黄氏先祖在新寮村开基落户83年后,修建了三圣宫。这几年,新寮村在旧的黄氏宗祠旁新建了一座新祠堂,还翻新了三圣宫。


两岸高科技产业项目集聚

从高空俯瞰,大亚湾西区工厂林立,高楼小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坪山河犹如一条巨龙从中穿行。这里是大亚湾新兴产业园。


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是惠州市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共分为南北两大片区,现已汇聚比亚迪、东风本田、洲明科技、环旭电子、科达利、光弘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型储能等优势产业。大亚湾正致力于将新兴产业园打造成为大湾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当前,大亚湾新兴产业园的建设如火如荼:2023年11月3日上午,南部塘横片区首个产业项目场平及首个市政工程项目(厚德一路)开工;今年2月22日,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正式启动;3月8日,在塘横片区举行了30宗产业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涉及总投资额251亿元。4月29日上午,大亚湾开发区2024年第二次工作会议提出“以更快速度建设千亿级新兴产业园”,力争新兴产业园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7年突破2000亿元。


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以坪山河命名,按照“一核一轴三园多节点”布局。其中“一轴”即沿9.18公里的坪山河,打造总部经济集聚的坪山河科创发展轴。今年3月8日集中动工的30宗产业项目,就分布在坪山河两岸,包括科翔8GWH钠离子储能电池、新明海用户侧储能设备、顺为半导体芯片封装、江丰电子半导体靶材等高科技项目。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坪山河将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两岸将崛起一片更加繁荣的科技创新园区,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同时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来源 |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等,采用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同城头条作者上传并发布,同城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同城头条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 10693

第一次接受赞赏,亲,看着给啊

赞赏
0人赞赏
大亚湾在线
1
3
5
10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赏TA
申请头条作者号

便民信息

更多

推荐阅读

热门评论
随便说点什么
发表评论
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