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人机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的“两违”立体巡防体系,通过“三位一体”“查违”,将智慧城管与公安路面监控系统进行对接……这些新科技的应用,正是大亚湾区近年来构建智慧城管的具体举措,并以此打开“两违”整治新格局,让“两违”建筑无处生长。
坚持探索科技“查违”工作方式,大亚湾区城管执法分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狠抓“两违”整治工作,并将整治工作与扫黑除恶行动紧密结合,通过搭建大亚湾区智慧城管平台,杜绝了巡查不到位、瞒报漏报等问题。
“天上看地上查”
由于过去“两违”整治工作存在人力巡查覆盖面低、发现新增“两违”建筑不及时,相关部门沟通机制不完善、联合执法效率偏低等问题,导致一些群众抱着侥幸心理,利用“两违”执法的短板,衍生出许多如何违建的“经验”。
要从根本上控制“两违”建筑增长,需要建立起全链条式的图斑分析作为大亚湾区智慧城管的核心机制,将区域国土地块信息、住建证件信息纳入智慧城市“大脑”进行数据结构优化,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的“两违”立体巡防体系。
日前,记者走进大亚湾科技创新产业园4楼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实地了解该大数据平台如何利用科技“查违”的方式完成破题之路。在中心大屏幕上,记者清晰地看到,大亚湾西区新寮村村民黄先生等人在440平方米的证载面积上,建设实际面积为480平方米的4栋连排民房,超出证载面积40平方米。
“通过无人机巡查结果显示,大亚湾区的智慧城管系统不仅能准确发现新增建筑,更能直观判断新增建筑的合法性。”该中心负责人解释说,大亚湾区自建相关数据联动处理平台,将国土地块信息、住建证件信息纳入智慧城管平台进行优化,不仅可以自动判别新增建筑的合法手续,还能通过证件与实际对比,每天产生200G左右的数据,分析建筑是否存在超面积、建筑偏移报批位置等问题,解决了执法队员肉眼难以精准判断含证建筑实地面积大小、因相关部门信息不对称难以准确判定建筑违规属性的短板。
智慧城管系统增强整治成效
要实现全区“两违”建筑零增长的目标,仅仅通过无人机巡查还远远不够。区智慧城管指挥中心认为,仅仅通过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图斑变化对比的方式,仍存在掌握“两违”情况欠缺即时性的问题。
让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引以为豪的是,他们通过创新实施小型旋翼无人机每日9组巡查机制,充分挖掘该类无人机飞行高度较低、拍摄巡航图更清晰更具体的优势,补充图斑变化对比的短板。
该中心的创新之举得到区执法分局的认可:小型旋翼无人机巡查视频的出现,不仅帮助执法队员更直观地判断新增建筑的前后对比,更方便网格员进行线下的巡查核实。
通过科技手段,大大增强了整治成效。这其中的变化对于有着近30年执法经验的黄少华来说更有发言权。黄少华是大亚湾区执法分局执法科科长,他自1998年来到大亚湾从事执法工作,见证了大亚湾区执法机制的一步步完善。在见到“智慧城管”系统诞生之后,他感叹道:“作为一名老执法人,我一直坚信大亚湾的执法工作会越来越好。但是,当我看到眼前这一幕时,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各街道创建“无违建镇(街)”
创建“基本无违建镇(街)”,需要建立健全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巡查管控、执法查处、整改消化、工作保障、考核奖惩等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整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由于“两违”整治工作涉及业务部门较多,业务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等问题。如何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来,大亚湾区通过引用科技“查违”的方式,完善大亚湾智慧城市大脑“两违”无人机巡拆分离防控跨部门协同处置流程,形成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构建起智慧城管引领下“两违”整治新格局。
智慧城管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计算《无人机“两违”巡查与处置状态运营周报》,明确指出“两违”新增案件、历史遗留案件的涉案部门,并以红黄灯预警的方式,提示相关部门履行工作职责。经对不同时间同一范围内的影像变化图斑进行自动对比,去年9月至今年7月无人机航拍累计对比共发现4820个图斑,累计变化12477次(同一个图斑出现多次变化),经人工核实无效图斑2680个、有效图斑2140个;确认为合法图斑967个,确认为违法图斑1173个。其中,大亚湾区已发现村民自建房707宗,对未取得证件的一律责令停工补办证件,对未完善手续的一律责令停工。同时,无人机每天盯拍,确保处于停工状态,有效震慑了违建行为,实现国土卫片违法图斑无永久性建筑,今年前两季度实现该区国土卫片违法图斑只有零星临时搭建物的目标。
接下来,大亚湾区将统筹协调各街道做好2020年拆违整治工作,按照全年拆违计划,完成市委、市政府对大亚湾区下达的拆违任务;继续统筹协调各街道做好“无违建镇(街)”创建准备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各街道基本无违建目标。
来源:惠州日报,大亚湾发布,采用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