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重新开放的合江楼 成为惠州城中的“热搜”话题, 许多小伙伴表示, 想找个时间去合江楼逛逛。 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 惠州合江楼是“广东六大名楼”之一, 苏东坡在贬谪惠州期间写下了 “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名句, 使合江楼闻名遐迩。 一起来了解下苏东坡和合江楼的故事。
广东六大名楼之一
合江楼在东新桥旁,位于东江和西枝江的合流处,为广东六大名楼之一,与广州镇海楼、肇庆阅江楼等齐名。《惠州西湖志》记载:“合江楼,在府城东北,当东西二江合流处。宋苏轼尝寓此。”也正是苏轼在贬谪惠州期间写下了“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才使合江楼闻名遐迩。
数百年岁月沉浮,合江楼屡经兴废,东坡谪居过的合江楼早已湮没在尘世间。2006年,市政府觅址重建合江楼,重现了历史上“二江合处朱楼开”的美景,并于2018年引进团队重新盘活运营。
在历史上,合江楼仅为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皇华”之名取自《诗经》“皇皇者华”之意,相当于现代的高级干部招待所或者高级宾馆。据史料记载,合江楼始建于北宋初年,至苏东坡贬谪惠州时,已经存世有百余年。因地处惠州府城的东城门,所以也称小东门。
按理说,苏东坡是被安置在惠州的贬官,是没有行动自由的,更不要说住这种高级宾馆了。但广东省苏轼研究会名誉会长、惠州学院原教授、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杨子怡研究发现,东坡不仅住过合江楼,还住过两次。
第一次是他刚来惠州之时,时任惠州知府詹范敬仰苏轼的才学和为人,力排众议给予他高规格的待遇,安排他住在合江楼。可是好景不长,政敌章惇早就布下了暗哨,得知詹范礼遇苏东坡时,就责令惠州府对他严加看管。于是苏东坡在合江楼只住了16天,就搬到荒郊野外的嘉佑寺去了。
后来,由时任广南东路提刑程正辅协调,苏轼被安排第二次搬进了合江楼,并且这次一住就是一年零一个月。但后来随着程正辅的罢任,东坡又回到了嘉佑寺。
在合江楼居住期间,东坡以合江楼为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这一首,正是写于此期间,这也正好是皇华馆后来改名为“合江楼”的主要原因。
东坡离开惠州后,后世文人墨客每来惠州,多会登楼远眺,并赋诗文缅怀苏公,明清时期尤甚,比如明代张玮写有《游合江楼记》,清代尹秉绶写有《登合江楼》等。
历史回望:屡经兴废后,踪迹已难寻
从历史脉络上来看,合江楼屡经兴废:南宋时期出现坍塌,明朝重建,清康熙年间又复修缮,于民国初期拆城被毁,历经数百年的损毁、修缮和重建,东坡谪居过的合江楼早已湮没在滚滚的尘埃中,踪迹难寻。
因近代原址被民居所占,今合江楼为2006年在原址隔江相望的东岸重建,但仍然处于东江、西枝江汇流之畔,“合江”之意千年之后得以延续。
重建的合江楼坐落于东新桥旁,不再是城门楼,因“增其旧制”,外观愈加气势恢宏。整体建筑为清代官式风格,九层回廊式建筑,重檐攒尖顶造型。高48.77米,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主体墙面为青灰色花岗岩,辅以古色古香的码头和广场为一体。
烟雨下,合江楼与身后的民居连成一幅画卷
由下仰观,凌云笔挺。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楼角一分而三,回廊曲直有致,粉墙黛瓦,红柱彩画,斗拱梁枋,繁复精巧。高处楼层有多处楹联和名人题写的匾额。
合江楼经过改造和维修维护, 于8月29日全面对外免费开放。 重新整合后的合江楼 充分展示惠州特色文化, 成为惠州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有时间去看看吧……
来源:惠州头条客户端、羊城派、惠州发布 |